新高考選擇科目可從興趣“入手”
選擇科目可先從自身興趣挖掘
所謂的文科,通常意義上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以及經濟管理科學。文科按學科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六大門類。相比之下,理科是自然科學學科。它包含四大組成部分:理科、工科、醫(yī)科、農林科。
作為未來即將面對高考的同學,如何在取消了文理分科的情況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科目來進行高考呢?我認為可以從你的興趣和志向入手,很多同學在進入高中后,就已經明確了自己的目標,這個將很有助于他們自己為未來的人生路做出選擇。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無論具體選擇哪些科目考試,興趣是第一前提。若你在生活中對某方面感興趣,很關注或上某科課時比較有精神,就可以考慮選這方面的學科。有了興趣,學習就是為自己而學。同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且它可能就是你的奮斗目標。選擇與自己理想接近的學科,將對此學科的學習起促進作用。譬如,你想成為汽車設計師,學習物理等學科就可能更積極,更主動。
對個人“優(yōu)勢”準確定位有助更好學習
當然,選擇哪幾門考試不僅僅要從興趣和理想入手,本身是否具備此方面的優(yōu)勢和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說,特長是學習的催化劑,它將讓你在這門或者這類學習中更加從容,在競爭上勝人一籌。
針對不少人提出的,如何發(fā)現(xiàn)自己在學科上的優(yōu)勢,我認為,如果你對某科感覺特別好,或用相同的時間得到的效果比起其它科更好,或以少量時間獲得的效果與其它科花費多時間獲得的效果相當或更好,如果你自身的某些特長與某科的聯(lián)系很密切,都說明你有學習這一科的特長和能力。你就應該考慮,選擇這樣的科目參加考試能更好地發(fā)揮和促進你特長的發(fā)展。
還有一點需要家長們注意的是,在孩子做出的選擇中,我們要尊重,但也可以在就業(yè)和發(fā)展規(guī)劃方面,提出一些建議。畢竟孩子在學校很難了解到當今社會的需求,家長還是需要把握一下方向,對孩子做出積極地引導,從職業(yè)發(fā)展的角度給出建議,而非簡單地從一些表象中判斷職業(yè)的好與壞。
切勿僅憑成績“扼殺”孩子的選擇
在和家長的交流中,很多人都持有這樣一個觀點,就是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一般都去選擇物理、化學這類的科目,學習成績差一些的,可能選擇歷史、地理這些科目,是不是真的,選擇科目就與成績直接相關?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誰敢說,那些在大學學習文史類的同學是差生?學習工科、理科的就是好學生?當然不是。
既然不同的學科可能最終要求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我更愿意給出的建議就是,成績可以算是輔助的條件之一,還是要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決定一門科目成績的高低有多種因素,對于選擇科目一事,最好還是不要僅憑分數就做出選擇。